进入三月,铆足了劲儿返青拔节的麦子长势喜人。开着三轮车下田、拿出卷尺量麦苗间隙、分区采集小麦样本……和老乡一起顶着太阳,在绿油油的麦田里察看农情的农学专业研究生们,正将实验室里学到的知识分享给老乡,为下一步施肥防虫做好准备。 “像这些农业种植、养殖方面的科技小院,如今在全国各地像春笋一样正在迅速铺开。”聊到科技小院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谢青梅看着记者在乡村调研时拍摄的视频画面非常高兴。“走进基层调研你会发现,现在的农业,不管是养殖业还是种植业,对于科技人才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 全国人大代表谢青梅(左二)和科研人员到农业企业调研。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制定了“路线图”。文件要求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科技小院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作为广东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谢青梅长期奔走在农业产业一线。和“三农”打交道,和农民交朋友,和农企“结对子”。长时间的乡村调研,让她更深刻意识到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谢青梅(右一)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养殖户的实际需求。 “像科技小院这种模式,为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培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一线场景,它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实践平台。”谢青梅说,科技小院的这种长期、稳定深入一线开展研究工作的模式,实践性更强,更贴近农业农村。不但有效缩短了学生与农业产业的适应期,同时培养出的农业人才也不容易快速流失。“我认为,这是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非常吻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谢青梅在分组讨论中发言。 谢青梅代表打开随身的手提包,翻出笔记本。“去年我围绕打造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建言得到农业农村部的答复。”这让她很受鼓舞,“今年我准备了‘关于在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中加大农科专业设置和当地农业产业人才培养的建议’。我们要发挥地方职业院校教育优势,培养能够立得下脚、留得住心、扎得了根的农业专业人才,这对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具有深刻的重要意义。” “农业也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来发展新质生产力?那就是科技创新。”谢青梅告诉记者,专家团队和培养的人才以及农业企业会形成一个“创新共同体”,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见微调研丨乡村智理72计”专栏 出品:光明网 监制:高赛 策划:杨帆 主编:王恩慧 副主编:董腾飞 部分视频拍摄:贾鹏 崔昕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热门
助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十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年会在宁波召开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聚变而为,万象生辉 桐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4/2025在沪发布
2024-05-05
2024-05-05
2024-05-05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我们会及时处理!
Copyright © 知天下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京ICP备13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