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国际收支有条件保持基本平衡

2024-04-13 08:32:33 来源:网络整理

  去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国际收支有条件保持基本平衡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202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总体稳健,年末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明显增强,市场预期基本平稳,外汇交易理性有序。

  报告认为,今年我国国际收支更有条件也更有基础保持基本平衡。一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逐步调整,全球流动性收紧局面将有所缓解;另一方面,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基本面对国际收支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基本盘继续稳定发挥作用

  去年,经常账户、直接投资等基础性构成继续发挥稳定国际收支的基本盘作用。

  2023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530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4%,保持在合理均衡区间。其中,货物贸易保持韧性,贸易伙伴多元化稳步推进,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持续巩固,货物贸易进出口提质增效,顺差规模继续运行在历史高位。服务贸易稳步提升,居民跨境旅游留学逐步恢复推升旅行支出,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同时,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深度融合,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带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贸易收入稳步增长。

  2023年,我国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2099亿美元,与经常账户顺差形成自主平衡格局,储备资产保持稳定。一方面,来华各类投资总体呈现净流入态势。其中,外商股权性质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四季度净流入规模较二三季度平均水平增长近2倍;来华证券投资由2022年净流出转为净流入,四季度外资投资我国债券净流入595亿美元,为2020年四季度以来的最高值。另一方面,境内企业等主体对外投资有序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稳定在较高水平,企业“走出去”步伐保持稳健;受国际市场环境和外部流动性变化影响,对外证券投资有所减少,对外存贷款等其他投资呈现净回流。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2023年经常项目顺差收窄,主要是因为服务贸易逆差扩大,货物贸易顺差缩小。2023年,资本项目逆差收窄,短期资本流出压力明显缓解。去年外汇储备余额增加1103亿美元,主因是四季度美联储紧缩预期缓解、全球股债“双升”带来的正估值效应。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保持稳健,体现了稳经济、稳外贸、稳预期等政策成效,也反映了提升外汇市场韧性的积极作用。”报告称,一方面,我国顶住压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多措并举促进外贸平稳发展,不断提升境内外投资者信心,稳定了市场预期。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持续提升,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更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币跨境收付增多,有助于更好应对外部环境波动。此外,我国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管理框架,有效维护跨境交易理性有序。

  人民币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近年来,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总体稳步增长。报告显示,2022年1月末,境外投资者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4.15万亿元,为历史最高。此后,主要经济体快速加息引发国际资本流动转向,全球跨境债券投资表现总体低迷。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债券市场高质量开放稳步推进,叠加外部金融环境变化,外资自2023年2月起连续11个月净买入境内债券,2023年末境外投资者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3.67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8%。

  报告显示,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数量不断增多、类型更加丰富。截至2023年12月末,共有1124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自2017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约100家。已入市的境外机构涵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组织、商业银行、资管机构等各种类型,全球前百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约90家进入我国债券市场。

  与此同时,境外机构持债品种多样,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公司信用类债和同业存单等多种类型。其中,国债具有信用等级高、收益稳定等优势,备受境外投资者青睐。2023年末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托管余额2.29万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2.7倍,在外资托管债券总量中占比超60%。

  “从外部看,主要经济体紧缩货币政策可能转向,美欧政策利率将有所下行,有利于国际资本跨境流动。从内部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人民币资产配置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说。

  外商直接投资有望企稳回升

  近年来,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波动性明显上升,总体呈现先升后降发展态势。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全球走势基本一致,但反映跨国企业在华长期投资意愿的新增资本金相对稳定。报告显示,未来,随着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逐步改善、我国吸引外资新优势持续巩固,外商直接投资有望企稳回升。

  首先,内外部环境变化将推动外资流入稳步恢复。当前市场普遍预计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调整,全球流动性收紧的环境将总体改善,有助于国际投资更加活跃。同时,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发展态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商投资意愿有望进一步增强。

  其次,我国传统制造业吸引外资仍具备相对优势。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产能位居全球首位,具有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劳动力素质也比较高,将为各国来华企业发展提供更基础、更广泛的支持。

  再次,外商投资新增长点将不断巩固和提升。从国际经验看,主要发达工业国引资领域基本经历了由基础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趋势性转变,我国也在发生同样变化。外汇局统计显示,2023年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净流向高端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资金占比合计较2021年上升7个百分点。未来,随着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科技等持续创新发展,上述领域有望成为我国主要引资增长点。同时,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中等收入群体已有4亿多人,未来还会继续增加,是各国企业不可忽视的广阔市场。2023年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净流向批发零售业的资金占比较2021年上升10个百分点。未来,我国巨大消费潜力将持续吸引外资深耕国内销售及服务市场。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近日表示,展望2024年,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市场普遍预计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将开启降息周期,外部金融条件更趋缓和。随着内外部环境总体改善,我国国际收支更有基础和条件保持基本平衡。(姚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编者按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产经版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就如何推动重点行业开展以旧换新工作

2024-04-13

  预计今年底装机规模首次超煤电——新能源发展进入关键节点  在日前举办的2024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24年新投产发电装机规模将再超3亿千瓦。到2024年

2024-04-13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在新疆阿克苏,植保无人机进行棉花的田间管理;在安徽合肥,“空中元宵灯会”让游客发出阵阵赞叹;在深圳坪山燕子湖会展中心,坐进“空中的士”的上

2024-04-13

  新华社广州4月1日电(记者叶前、吴涛)记者从广东省大湾区办获悉,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广东省大湾区

2024-04-13

  本报昆明4月2日电(记者叶传增)4月1日,一列运载泰国鲜榴莲、老挝香蕉的中老铁路水果专列停靠在磨憨铁路口岸综合指定监管场地内,昆明海关所属勐腊海关关员依次对水果包装、标签标识、外观品质以及

2024-04-13

  图为4月1日拍摄的烟台港芝罘湾港区码头(无人机照片)。目前烟台港拥有商品车航线14条,连接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一季度,烟台港完成商品车全运输模式操作量17.4万台,同比增长25.1%。新华社记者

2024-04-13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我们会及时处理!

Copyright © 知天下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京ICP备13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