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协同推进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2024-04-13 08:31:39 来源:网络整理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确定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作出一系列相关工作部署,全方位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面对艰巨的减排任务,必须下大气力推动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清洁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储能、节能、能源回收、碳捕获封存等方面,已具有丰富技术积累、形成先发优势,初步具备了相对完整的绿色低碳技术布局,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钢铁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较大的工业部门。长期以来,钢铁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钢铁先进材料也能够为我国超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装备现代化制造等领域提供原材料支持。钢铁产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关键位置,使其绿色低碳转型不仅关乎其自身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制造业整体减碳具有重要作用。

  促进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应在满足国民经济相关领域对钢铁产品需求的同时,使钢铁产业以更加低碳的方式运行。这就需要充分考虑钢铁产业发展的特征与趋势,预测未来钢铁材料的需求与结构,防范可能面临的风险,通盘谋划,先立后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一是要协调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有序推进短期技术创新与长期技术进步的耦合发展。二是要统筹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钢铁产业与上游的原材料加工行业和下游的建筑、机械、运输等行业都具有高度的关联性,需要考虑如何实现行业间、部门间、区域间的协同减排。三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形成完善的激励体系,鼓励低碳技术创新。此外,还应从政策、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发力。

  完善细化政策。从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扶持、产业支持等方面入手,构建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绿色政策体系,对于调动减排降碳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要完善减排政策,优化碳交易、碳税等政策机制,明确行业标准,完善配套财政措施,分阶段、分产品、分制造流程给予碳税优惠;通过专项奖补政策激励钢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升级、低碳技术研发、资源综合利用、超低排放改造等;加强金融对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完善标准体系,优化金融服务和产品供给,帮助钢铁企业解决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融资痛点;兼顾产业、能源、环境、经济等各维度要求,形成系统性的政策体系。

  实现技术突破。不同钢铁生产工艺流程、不同技术路线产生的碳排放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对于不同工艺流程的前沿减排技术还需加强跟踪分析,并深入结合减排需要探讨关键零碳技术的组合。综合考虑我国的资源能源禀赋、钢铁需求、经济成本等因素,废钢综合利用和发展氢冶金技术将是两大关键方向。建议加快完善废钢产业的行业标准与体系建设,以稳定的资源供应支撑钢铁短流程炼钢比例有序提升。此外,应尽快推进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技术、氢气直接还原铁技术、零碳可再生能源生产绿氢技术等的研发进度,以降低碳排放量。

  加强管理创新。管理创新能够为推动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内驱力。一方面,钢铁产业与当地经济资源的联动呈现差异性特征,产业与区域的协同共治机制应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构建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路线图。另一方面,多行业协同共治机制为钢铁产业低碳技术开发利用开拓了新思路。应推进钢铁与化工、石化、建材等行业联合生产、合作研发、协同降碳,形成上下游产业共生链,从而实现资源减量、能源脱碳和环境友好的目的。此外,还应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基于钢铁产业全产业链丰富的应用场景,利用数字技术广泛链接上下游伙伴,促进低碳成果共享。

  总的来说,促进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将其置于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的框架之中,统筹兼顾考虑行业与区域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政策、技术与管理协同,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谷炜 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形机器人攻关团队科研人员在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调试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摄  一辆自动驾驶环卫车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业。  

2024-05-05

  随着巴黎奥运会临近,中国义乌再度吸引全球目光。  近日,记者来到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只见不少法国元素商品被摆在市场醒目位置,不时有客商前来下单运动服装、护具、加油用品等奥运相关产品。 

2024-05-05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建成5G基站364.7万个,5G用户普及率超60%,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2456万个。“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技术创新加快突破,一季度我国信息通

2024-05-05

  攻克9项技术难题,助力深海油气开发——全球首套“一体式水下井口系统”海试成功  一体式水下井口关键部件组装场景。  郑金龙摄  中国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再迎“利器”——近日,中国海油发

2024-05-05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潘洁 谢希瑶)“五一”假期临近,商务部近期将继续开展“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地方站”系列活动,启动“2024国际消费季”、第六届“双品网购节”等活动,满足群众节假日

2024-05-05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释放内需潜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的重要抓手。  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如何更好发力?新华社记者前往江西、

2024-05-05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我们会及时处理!

Copyright © 知天下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京ICP备13000000号